「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這個口號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廢物又豈止三種?究竟是否只有這些回收物有出路?
回收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
第十二期 #EcoWithAttitude 訪問,我們邀請了香港上門回收類公司 The Loops Hong Kong 的創辦人 Jorch Wong,他說「不是,而是超過40種回收物都可以回收的!」,廢物的出路不再只是堆填區,除了可被分類回收後,還可以延續它們的生命。
#1 如何開始 The Loops 家居回收?
在2018-2019年期間,我遇上一個困難:回收。當時我居住的屋苑,每週都會舉辦回收嘉年華,當我清潔好發泡膠、紙包飲品、塑膠包裝及膠樽等廢物並準備交給義工時,莫講於發泡膠,就連塑膠包裝都不被納入於住宅大廈的回收計劃之中,就只有手上的膠樽被回收,當時的我感到既憤怒又無奈。
於是,我開始在網上搜集資料,並發現了原來社區有其他回收途徑,例如荃灣「迷失的寶藏: 發泡膠回收行動」、「不是垃圾站」(香港各區由街坊自發舉行的不定期回收站)等,但由於我居住於藍田,所在的區域並沒有回收站,因此每次跨區回收廢物並不方便,同時亦有很多廢物不知道應送到哪裡去。
當時我很希望有上門回收這項服務,以解決我所面對的問題。因此,在2019年時我辭去原有的廣告工作,開始學習編寫應用程式,並於2020年2月正式在將軍澳10個屋苑內推出計劃,由最初只有兩位客人到一星期後的20位,直至今天感謝得到不同的媒體支持,讓更多人認識,並已服務超過7大地區。
#2 The Loops 家居回收的服務對象?
除了上門家居回收服務之外,我們亦有企業客户,包括辦公室回收,以及全港性的合作。最廣為人知的是與 屈臣氏 及 P&G 合作「塑膠容器回收計劃」,我們會回收兩種塑膠,包括 PET 樽及 HDPE 樽,每回收一個容器,就可獲電子印花一個。此外,我們亦與 南豐集團 合作,回收竹子或木材料的製品,例如竹筷子、木玩具等。
圖片來源: The Loops Hong Kong
圖片來源:The Loops Hong Kong
#3 作為企業,可以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
Patagonia 是一所很有願景的企業,不論行動抑或是資金上支援及推動可持續發展亦是行業的表表者。對於大部份企業來說,未必能在馬上改變所有行動,但可至少先回收自家品牌的產品及包裝,其後若能將回收計劃延伸至辦公室,甚至客人所帶來的其他包裝,那就能令整個回收計劃更完整。
#4 如何令更多人接觸 The Loops 及讓服務更方便?
The Loops 提供 「All In One」 回收,不論個人抑或是企業用户,只需要清洗乾淨回收物並放置我們提供的回收籃後,我們都會上門回收。用户從此不需要將笨重的回收物拿到回收站,再分類回收。而且,The Loops 涵蓋多種生活上出現的用品,因此不再只限於回收膠樽、塑膠包裝、紙品、鋁鐵、玻璃。不論木材、陶瓷、冰種袋、保溫袋,甚至網球、X光片、包書膠、PVC 塑膠樽等等,我們都可以收取及回收。在2022年11月時,我們更推出了免清洗化妝品回收服務,例如粉底液、睫毛膏亦可回收。個人用户可透過我們的應用程式了解所接收的40款不同回收物、如何清潔的方法等。
為了回饋用户,The Loops 亦推出了 Reward 128 的計劃,用户會獲得不同的綠色品牌購物禮券及服務優惠,例如 GreenPrice 、 Slowood、環保寵物便便袋 #INVISIBLEPOOBAG、利用回收食用廢油來製作的肥皂「好梘單」、define CLEAN 植物性粉狀環保清潔用品等的網上商店折扣,另外亦有香港女科學家研發的一種非入侵性、利用特製衛生巾來檢測子宮頸癌的「La Rosee」。
另外,我們希望將環保知識利用更貼地及有趣的方式去教育消費者,例如早前在社交媒體上介紹「十大最難洗的回收品」,大家可以透過我們的分享去了解原來有不同的方法去清洗。
圖片來源: The Loops Hong Kong
#5 自成立至今,你留意到消費者回收的態度及習慣有何不同?
與2018年相比,現時的氣氛更重視回收及環保,雖然未必每個人都能做到,但至少大眾開始對相關議題產生一定概念。例如政府計劃於2023年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雖然由2021年至今,政府對實施政策的態度有多次改變,例如需要重新投標,由2023年第一季延遲到第三季,由投標到印刷垃圾袋、檢查到推行,對於計劃能否如期實施仍有待相確。而且每户收取大概港幣$50的費用,未必能影響他們的行為及改變習慣去回收廢物。但是,這計劃亦帶來正面的影響,除了大眾討論外,媒體及名人亦相繼因氣氛底下而開始關注議題,讓更多人反思如何減廢。
在企業方面,大部份公司都已有不同目標達至環保及 ESG,因此第一步的回收計劃更容易在企業裡推行,不但成本相對地較能控制,而且亦不會影響公司本身的運作,現時 The Loops已與多間金融及銀行企業合作進行辦公室回收。
另外,在我們的回收過程中,發現個人用户的回收物主要為塑膠廢物及食品包裝,例如膠袋、零食包裝、玻璃瓶等。而在企業層面上,現時佔據最多的是紙張,其次則為大量即棄咖啡杯、食物包裝,例如薯片包裝、玻璃酒瓶、水果網等,另外亦回收燈泡、燈管、打印機墨水盒等。
#6 市場上有不少代替品取代傳統塑膠包裝,你如何分辨它們?
我認為市場上有兩大類別,第一,我會先衡量該物料及產品是否能做到其聲稱的效果,如果部份塑膠包裝不再需要回收而且能完全分解,當然是一個好方案。但在我們收到的回收物當中,很多聲稱可降解的外賣塑膠器皿在我們測試過後,事實並非如此,亦只會增加回收分類的不便。例如有一款用作承載雪糕的可堆肥發泡膠器皿,經過六個月的堆肥測試後亦未能降解。另外亦有連鎖餐廳所使用的外賣塑膠器皿聲稱為完全可分解塑膠,其實只是在塑膠原料中加入了添加劑,加快裂解過程而非分解,若回收了非純塑膠後,則需要控制其比例為極少以免影響再生膠粒的質素。另外,因現時政府仍未有任何相關的監管制度,即使品牌所用的包裝及其聲稱為可降解,亦有可能並非名副其實。
第二,若能將物料及產品以創新的方法呈現出來,而且對使用者來說是有更好的體驗而非犧牲原有的習慣或令體驗變差,那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亦可以令更多人使用。如果利用回收後的食用廢油,升級加工皂化,成為洗碗梘,但卻無法去油洗碗,那可能會大大減低用家再回購的機會,反之去油力強、好用又不傷手,那就是一個不錯的環保替代方案。好像 #INVISIBLEBAG 一樣,如果我必須使用包裝袋,但整體上讓體驗變差、外觀亦不討好,那就難以大力推動環保產品,反之既不影響體驗又美觀,那就能讓更多人使用了。
圖片來源:inmediahk
#7 在日常生活中,有甚麼行動推行可持續發展?2023年有甚麼展望及計劃?
我每天都努力學習減碳,購買外賣時,最基本會自備飯盒及餐具,甚至若餐廳不再提供紙盒轉換成塑膠包裝,我會改到另一間餐廳。但在環保路上,我先盡力做好自己,不會因家人、朋友、鄰居未能做到回收而激動或生氣。即使外出吃飯時,只有自己會將飲品包裝帶走,這亦是一個過程,朋友觀察到兩至三次之後,可能會主動提出幫忙將飲品包裝帶走回收。
同一時間我對於2023年抱有更大的展望,希望在年底能覆蓋至少 50%的住宅地區,計劃亦會率先在元朗區提供服務。而我們期盼未來五年的時間裡,大家會提升對環保及回收的認知,而回收這行動望能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8 可以跟我們分享有趣的經歷嗎?
我們有不少用户為母親,應而回收了很多奶粉罐,由新生嬰兒奶粉罐開始回收到成長配方奶,其後開始回收玩具,由木製玩具到膠浴盤(因為小朋友可使用浴缸洗澡了),我好像親身見證著小朋友長大一樣。另外,亦有經歷過初生嬰兒從媽媽的懷抱中長大後到將回收物遞給我,甚至其家人在移民前邀請我到家裡晚餐,這是一段很難忘的體驗。
...
你可能還喜歡:
香港可回收物有多少種?The Loops Hong Kong 為你解答!
ISSUE 11. where I was from 創辦人 Chris Chan 專訪
...從關鍵字查找更多相關文章:
環保回收,免費上門回收,四電一腦